对话,跨越两千年;邂逅,司马迁密码。
“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,幽于缧绁”,“七年”是指从太初元年(即前104年)到天汉三年(即前98年);“李陵之祸”是指司马迁替李陵辩解,被下狱处以“腐刑”;“缧绁”则是指监狱。
司马迁遭受牢狱之灾,受过“腐刑”从而发奋写《史记》,大概对狱吏之酷有了切身体会。《酷吏列传》为10个酷吏的合并列传,但这10人并非平均用力,其中张汤尤为突出。
这个“酷”字并非前卫、时尚,与众不同;而是残忍暴虐的意思,特指刑罚严峻。
以张汤为例,从童年审鼠到死后下葬,司马迁几乎全面记录了其全部的人生旅程,对于我们解读酷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范本。通过解读张汤,我们究竟能发现什么秘密呢?
司马迁画像。
“张汤者,杜人也”,“杜”为今西安市东南,大概张汤从小在京师长大,成长在天子脚下。“其父为长安丞”,“丞”在《古代汉语字典》中解释为各级长官的副职,张汤的父亲“长安县丞”也就是长安二把手,即副县令。
长安作为当时的京师重地,张汤是正经八百的“官二代”。司马迁讲述张汤的故事,在交代完身份背景之后,便正式开始了。
“出,汤为儿守舍”,有一天张副县令外出,张汤作为小孩子看守家院。“还而鼠盗肉”,张副县令回来后,发现家里的肉被老鼠偷走了。
“其父怒,笞汤”,张副县令大发雷霆,对张汤来了一顿“竹笋炒肉”。这绝不是鲜美绝伦的一道菜,而是被猛揍了一通。我们常听说这么一句话地主家没有余粮,看来副县令家也缺肉啊。
“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”,张汤发泄愤怒挖掘老鼠洞,而且不仅抓到了老鼠,还将剩肉也找到了。张汤的确生猛,不过这老鼠也够节约的,不舍得吃光,竟然留存了起来。
“劾鼠掠治,传爰书,讯鞫论报,并取鼠与肉,具磔狱堂下”,张汤检举控告老鼠行窃,立案用刑具拷打审讯,并记录口供,把老鼠和吃剩下的肉都取来,罪名确定,将老鼠在堂下处以磔刑。
张汤审鼠。
张汤经过一套完整的司法程序,最终判定老鼠有罪,当场行刑。这是司马迁大致表达的意思。如果对其中字词含义有更透彻的了解,我们会发现司马迁遣词用字的深意。
“掠治”意思为刑讯,拷打审问。不管张汤怎么用刑,老鼠是不可能提供口供的,所以最终只能是“屈打成招”。“磔”即车裂,一种分裂肢体的酷刑。虽然处死的是老鼠,但这手段何其残忍!
从掘鼠洞,到审老鼠,再到处以极刑,童年张汤心理阴暗程度可见一斑!
“其父见之,视其文辞如老狱吏,大惊”,张副县令看到此过程,根本没有料到孩子的心理健康,而是由惊到敬,心理美滋滋的,大概是事业后继有人了。于是张副县令把儿子审问老鼠的文辞取来看过,感觉像是出自一个办案多年的老狱吏之手。
“遂使书狱”,于是张副县令就安排张汤抄录治狱的文书。这不是惩罚,而是有目的的锻炼,培养儿子的法律才能。
由此可见,张汤作为酷吏是父亲从小培养的结果。而张汤残忍地刑狱手段从哪里所学?这便是司马迁介绍张汤“官二代”背景的目的所在,张汤经常出入官府,耳濡目染。
“高后时,酷吏独有侯封”,“酷吏”早已存在,“侯封”虽受重用却不事张扬,所以没有流传故事。文景之时,郅都、宁成之流逐渐走向前台。
“大抵吏之治类成、由等矣”,从宁成、周阳由开始,西汉的官僚集团便大部分都是宁成、周阳由这种人。
当然,司马迁在介绍张汤之前的酷吏,无论是廉洁奉公的郅都,还是曲法逞威的宁成、周阳由,酷吏下场都难以善终,为何还会有人前赴后继?
这好像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!
然而,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《绛侯列传》中,周勃脱离牢狱之灾的感慨,“吾尝将百万军,然安知狱吏之贵乎!”
这大概就是“酷吏”群体的诱因。
张汤画像。
“父死后,汤为长安吏,久之”,张副县令死后,张汤接班成了长安一名县吏,在基层干了很久。
张汤被“埋没”于基层到底多长时间呢?
“周阳侯始为诸卿时,尝系长安,汤倾身救之”,周阳侯因罪被拘押在长安。张汤曾倾尽全力搭救。
周阳侯为田胜,田胜是田蚡之弟,汉景帝皇后王娡同母异父弟。此处“卿”不是九卿之一,而是对男子的尊称。《窦婴 田蚡列传》中明确,窦婴成为大将军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,“及孝景晚节,蚡益贵幸,为太中大夫”,到了汉景帝晚年,田蚡才混上了太中大夫。而太中大夫仅仅为九卿之一郎中令的下属官员。
田蚡应该是王娡亲戚中最优秀的,比田胜、王信能力突出,所以“王太后贤之”。《史记》中,司马迁唯一专门立传的王皇后外戚。
虽然田胜无权无势,又犯罪被囚,但却毕竟是潜力股,皇亲国戚嘛。
“及出为侯,大与汤交,遍见汤贵人”,田胜后来被释放,汉武帝时又被封侯,与张汤交情极深,引荐张汤遍见京城贵族。
而自从张汤依附于田胜,升官通道算是打通了。
“汤给事内史,为宁成掾”,“给事”为供职的意思,“内史”为负责京师的行政长官,“掾”为古代官府中属官通称。张汤供职于内史,成为宁成下属。
宁成也是一员酷吏,在《酷吏列传》中专门介绍说,“武帝即位,徙为内史”,汉武帝即位之后,宁成从“中尉”升迁为“内史”。“中尉”为执掌京师治安的武官,即相当于从长安公安厅长升职为长安市长。
张汤跟随宁成左右,不仅业务能力进一步学习提升,也为进一步提拔奠定了基础。
“以汤为无害,言大府,调为茂陵(汉武帝寝陵)尉,治方中”,宁成认为张汤才华无比,所以推荐给了丞相府。张汤又被调派到茂陵尉,负责修建汉武帝的陵墓。
“方中”在《汉书音义》中解释“陵上土作方也,汤主治之”,苏林解释“天子即位,豫作陵,讳之,言‘方中’。”“茂陵尉”,“主(主持,负责)作茂陵之尉”。
从《汉书音义》中的解释大致可以确定,张汤被调到了丞相府,负责修建汉武帝的茂陵。这个官职虽然不高,但是修筑茂陵表明已经获得汉武帝的信任。
汉武帝即位便将景帝时的丞相卫绾换成了表舅窦婴,娘舅田蚡没有争抢丞相之位,最终得到了汉军总司令——太尉之职。
窦婴安排张汤茂陵尉,虽是无权势的闲职,却是有利益的肥差,也算是重用提拔了。
张汤大概在茂陵尉位上又干了四年多。建元元年(前140年)窦婴、田蚡上任,建元二年(前139年)因为汉武帝改革,窦婴、田蚡又被窦太后全撸了。建元六年(前135年),窦太后驾崩,田蚡重新爬上了丞相之位,而窦婴则彻底做了冷板凳。
“武安侯为丞相,征汤为史”,田蚡做了丞相后,张汤被征调回来辅助丞相。“史”为官员的助手或属员,比“掾”的级别高一些。
在《窦婴田蚡列传》中司马迁曾提到,“天下吏士趋势利者,皆去魏其归武安”,许多趋炎附势的官吏士人纷纷离开窦婴而改投田蚡门下,大概张汤也在此列。
“时荐言之天子,补御史,使案事”,田蚡经常向汉武帝推荐张汤,于是张汤候补侍御史,让他处理案件。“御史”为御史大夫的属官,一共十五人。张汤还没有进入这十五人之列,等待空缺才能补充。当时御史大夫为韩安国,也是贿赂了田蚡才被提拔的。
汉武帝画像。
“治陈皇后蛊狱,深竟党与”,前130年,汉武帝发现陈皇后巫蛊案,指派张汤负责审理此案。张汤秉承上意,严格执法,深究穷追同案的人。“于是上以为能,稍迁至太中大夫”,张汤处理此案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,于是又提拔为太中大夫。
“太中大夫”为诸大夫之首,秩比千石,侍从皇帝左右,掌顾问应对,参谋议政,奉诏出使等。没有固定的工作,随时听从皇帝诏令,是皇帝的高级参谋。从“补御史”到“太中大夫”说明,张汤已经跻身中央官吏,进入西汉政权中枢机构。
“与赵禹共定诸律令,务在深文,拘守职之吏”,张汤与赵禹共同制定诸律令,致力于制定周密严峻的法律条文,用以控制尽职守法的官吏。此时,赵禹与张汤同属于太中大夫。
“已而赵禹迁为中尉,徙为少府,而张汤为廷尉”,不久,赵禹迁升为中尉,调任为少府,而张汤也升为廷尉。“少府”掌管山湖池泽的税收,相当于皇帝的私库;“廷尉”执掌刑狱的最高长官。“少府”、“廷尉”皆属于九卿,秩为二千石,而“中尉”秩比千石。
张汤自此成为西汉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。#洞见#
互动讨论,请关注@七品草民。码字不易,谢绝抄袭。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