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7在香港拍摄的武侠影片《鹰爪铁布衫》是一部老电影了,80年代后期引进内地公映,已距拍摄时间近十年,时间可谓久矣。三十年后再翻出来看,还是会被故事感染,还是可以感受到当年引发的热潮——在电影这个大环境中,能如此之久不堕人后,可算是不小的奇迹了。
今天来回顾这个电影,除了回忆的情怀外,还因为它具有特别意味的故事魅力——这电影有一股正气在!这是属于我们小时候的经典故事和悠远记忆。
1977年的电影,气势很足,我很欣赏片中的配乐,它沿用的是1967年西部片《愤怒的末日》里的配曲《I Giorni Dell'ira》,铿锵有力,波澜壮阔,又带着点放荡不羁。
有人说,这部电影的配乐翻来覆去就这一首,可在我看来,一首就足够了,那悠扬激昂的配乐响起,顿时有了西部片的感觉和情怀——它简直就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。
附:这影名写得真有文化。
故事的情节相当简单:明朝神宗年间,刑部尚书郑重(黄正利 饰)心生贪念,意欲谋反,为扫清障碍,设计将兵部尚书刘公公刺杀。随后嫁祸于刘公公身边的得力干将——昭勇将军萧如风(刘忠良 饰), 萧如风情知中计,夺路而逃,决心捉拿真凶洗脱罪名,遂演绎出这部情节悬疑多变,节奏紧凑,环环相扣的故事。
男主萧如风,是个没有主角相的人,初看似乎长相磕蹭了点。可越到后面越觉得他帅!这是他刚一出场的银幕形象,你们感觉如何呢?
电影的开场让我想起电影《追捕》,里边的检查官杜丘,他也是受到莫名其妙的诬陷,为了廓清真相,不断寻找真凶。这个过程与萧如风被诬谋刺忠臣,一边躲避追杀,一边追查幕后主使的逃亡生涯如出一辙。
换言之,这是将警匪题材嫁接到武侠类型的一次尝试,并将幕后元凶设定为朝廷内奸,戏剧化效果更加强烈。
大反派刑部尚书——郑重,一脸奸相,是个标准的满口仁义道德,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家伙。为杀人灭口,他广告天下十三省府衙捉拿萧如风。
——这部电影里,老年人的妆都有点失败,一点不显老,也就是年轻人戴了胡子,但皮肤还紧绷弹亮。当然了,在当时武侠片中,第一高手往往都是白胡子老头。
为确保无虞,郑尚书又派出功夫与萧如风不相上下的刑部高手——中军沈岳(王将 饰),一路追捕萧如风。
沈岳本是国家栋梁之材,但长久被刑部尚书利用,所幸他最后终于拨云见日,扫清迷雾,获悉了背后的真相,并与萧如风联手,铲除国贼刑部郑尚书。
沈岳是个性格刚健,棱角分明,很有气度的人,在整部电影里,他都是坚毅的神态,掷地有声的台词,始终笔挺的身躯。我感觉萧如风已经很是条汉子了,但沈岳比他更是个男人。
沈岳的表演里显现出一种英武之气,这是那几个白发老头以及三怪胡风都不具备的,这种英武之气无论从神态,行动还是说话的语气中都能够体现出来,也只有这种英武之气才是必胜的法宝。
电影里一共有三个白胡子老头,我觉得他们都长得一模一样,看到一半才分清楚哪个是哪个。
这是一个充满阴谋诡计的故事,由于本片走的是传统武侠片路线,打斗的场景占了很大的比重,男主萧如风非常阳刚的表演,硬桥硬马的功夫,镜头下一招一式很扎实,而且一气呵成,令人过目难忘。
武打不吊钢丝,人就不会有怪异的带摇摆的飞行,也没有以蒙太奇手法表现高难度动作,这才是武打——现在的片子真不行了,比不上那个年代的功夫片的实在——那时候荧幕上小鲜肉不吃香,都是以实力取胜,武打水准很高。
翻墙如履平地,欣赏一下这位昭勇将军的矫健身姿。
萧如风的扮演者刘忠良,蹬天腿一登场,技惊四座,很有李小龙的风范。这可是真功夫,真拳脚。
那举火烧天式的金鸡独立,一柱擎天好腿功。感到只有超人才能做得到,却在银幕上被这个男人一而再,再而三地重复着,更重要的是,这是一种强势的威严,可以蔑视一切敌人,比起厉害的鹰爪功不知要强上多少倍。
刘忠良标志性的一字马,那扎实的腿功和一招一式的细腻表达,远胜过威雅当道的如今。
仅仅是一个造型就透出如此威风,如此血性的精神,这是许多影片无法达到的,刘忠良的腿功,现在依旧能震撼我。
这部功夫片的武打设计赏心悦目,很好地把握了真实与戏仿之间的尺度。比较适合纯喜欢功夫的观众。
电影以鹰爪功”和“铁布衫”为主要武功招式,大BOSS郑尚书(黄正利饰),他练的是凌厉狠辣的鹰爪功,功夫非常漂亮!
须发皆白的瘦身老头总是很强悍——干净潇洒的黄正利,和刘忠良的真功夫看起来是真过瘾。他的动作凌厉严谨,很有招式的美感。
电影桥段上的设置,围绕如何破铁布衫而展开,在见招拆招设计上注重层层推进,效果很好。
“鹰爪功”“铁布衫”“铁指寸劲”这几个名词完全成为词典类的,我对鹰爪功稍微有些耳闻,但对“铁布衫”——一直以为铁布衫是一件衣服的名字。
实际,“铁指寸劲”才是此片中最有代表性的,当然,直到现在,我还不知道是否真有这种功夫存在,也不知这种功夫是不是铁布衫的克星,这无关紧要,紧要的是“铁指寸劲”中的变化——它是以掌为形,以指为剑,以拳收关,一气呵成,这种变换是极具诗意的,我甚至觉得唯有铁指寸劲才是真正的美学。
它的变换是简单却又是实用的,从柔到刚,从克制到爆发,从弱到强,整个出手到击打的过程,都富有美感,这才是爆力的最高境界,比起蛮力的乱砍,血腥的喷涌不知要强上多少倍。
“铁指寸劲”,其力量是无以伦比的。影片中铁布衫多次刀枪不入的镜头是对铁指寸劲威力的反衬,因为这种反衬,才更显出铁指寸劲的威力所在。
这部男人戏里有英雄救美的情节,也有美人芳心暗许的暗示,当然感情戏远没有那么细腻,甚至可以说基本为零——萧如风一路追捕真凶,偶然路过石氏家门,向他们讨碗水喝。当石氏姐弟遭受地头蛇的欺凌时,他出手相助。目睹了这一切的姐姐,内心对萧如风起了景仰和爱慕之情。这也算是故事中柔美平静的一些元素。
在这部男人的电影中,最具有男性感的,则是萧如风与沈岳之间的友谊。
一开始他们是相互误解的,但不久就解除了戒备,这种友情是英雄惜英雄,好汉见好汉的友情,是同一个理想下的相互交情,同样也是只有男人之间才会产生的友情。
并且这种友情不是靠言语废话来表明的,而是依靠拳头,从敌对到联手,只有拳头,从一诺千金的气度到生死与共的坚持,这种友谊是最可敬的。
电影的后半部分,沈岳和萧如风之间英雄惺惺相惜和忠肝义胆的情谊与气节,正式铺展开来,让人非常着迷。
抓到萧如风后,沈岳对其平等礼待,这是君子之风。
沈岳的清醒,让这个人物的性格显得饱满。
导演吴思远的这部片子总有一种江湖情怀——有感于萧如风的赤诚,沈岳允诺他三日期限捉拿真凶,萧如风也以诚相待,定下三日之期。
三日已到,真凶却已被灭口,萧如风无奈之际,坦然受枷,兑现承诺。沈岳却通过现场的蛛丝马迹,掌握了幕后真凶的证据,但他表现非常沉稳,不动丝毫声色。
既然真凶另有其人,沈岳经过思考,当机立断,大度释放了萧如风,多年以来,我对他们停留的这个亭子一直念念不忘。
一般谈到这部电影,都是赞许其中的武戏,其实它的文戏也十分考究。
这对英雄在亭子里的台词对话通俗易懂,又不失古风,既合乎情境又提升了整片的格调:
萧如风:“只要我能活着到刑部,终有水落石出的一天。”
沈岳:“你不会有申辩的机会。”
萧:“……临阵逃脱,连累朋友,非大丈夫所为。”
沈:“大丈夫远眺高瞻,当机立断,岂像你这样婆婆妈妈?”
沈岳千辛万苦将萧如风擒拿归案,忽然又反水放走“要犯”一节,每次观看都有荡气回肠之感。
这两位大侠一样的人物,之间互相照拂的情愫,感人至深。
附:纠正字幕:告辞
侠之大者,往往具有忧国忧民、为国献身的大精神境界,这些都可以在诸多武侠剧中看得端倪。如金庸笔下塑造的众多英雄豪杰,尤以郭靖、乔峰等角色对我们影响最大。
在放走萧如风的环节中,当萧如风离去,沈岳在亭前默立良久,镜头定格在沈岳身上,那超然的姿态,让我对“侠”的理解又多了层深度:这种“侠”所具有的人格特征与品行素养,别说以前的时代,就是现代社会,也是每个人应该认真修炼的。
沈岳一个人走在荒野上,抄小道回京城,那精彩的配乐再次响起,真太有美国西部片的味道了。
——为使悬案水落石出,宁肯独身亲赴龙潭虎穴的侠士之胆略,是非有大勇大智大德所不能完成的。沈乐在整部剧中的表现,虽不似萧如风平易可爱(沈岳一直有点傲娇),但他一心为国的献身精神,却也更值得我们倍加崇敬。
最后的大决斗中,在沈岳被郑尚书逼得步步后退的险情下,萧如风突然现身相助,这一幕太棒了。
这简直就是古装版喋血双雄——沈岳多次有恩于自己,萧如风不忍独自逃生,最后亲赴虎狼之窝相助,共同铲除真凶。这一幕真使人肃然起敬。
结尾处的回马枪设计得相当精彩,观众无不惊骇!
破铁布衫必须要用铁指寸劲,然后破五大穴,找到气门,真长知识了!
最后那一抓,穿插捏碎鸡蛋的镜头——这个咔嚓鸡蛋破裂的画面!真是生动!蒙太奇的运用也很成熟。
估计90%的人记不清影片情节也会记得这个——都无法忘却那一捏。“铁指寸劲”这个功夫有点邪恶了,太注重感官刺激,这个环节有一点恶趣味……
当然,这个结尾也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千载都难跌破的真理:邪不胜正。
邪恶终被正义的迅风疾扫。
以功夫片的标准来说,此片还是很有水准的,隔了这么多年重新看,还是觉得整部影片是那么血脉贲张,很合我的胃口!
这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影片,令我不敢忘怀,估计也很难忘怀!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它是个当之无愧的强片!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