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全国三八红旗手
电子科学学院教授安玮
凌晨四点多,夜色深沉。安玮简单收拾好行李返程。候机时,跟着她一同出差的林再平,总觉得不可思议。
前一天晚上,他们和用户单位复盘到深夜,可安玮不仅没有显露出任何疲态,看上去脸上还发着光,状态饱满。
“下班后出发,早会前回来”是安玮的出差常态,这种“披星戴月”的安排,是因为她不想影响白天工作。
安玮就像一颗坚韧而笔挺的钉子,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在科研一线,哪怕一锤接着一锤敲,还是以铁一般的担当、信仰和意志,奋勇攻关,为国铸器。
日前,电子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安玮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。这颗钉子,一如既往保持着前进的姿态。
以铁一般的担当“钉”在战位
“几个分系统负责人都去,提前做好准备。”安玮推门进来,安排好工作后,她转身快步回到办公室,拿起本子和笔,直奔会议室。助理彭淇说:“他们下周一又要去部队出差。”
安玮实在太忙。这些年,她一直“钉”在战位。
“紧急情况,请您马上出发……”2021年10月的一个下午,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,听完前因后果,安玮心里一紧。挂断电话后,她把“常驻”办公室的行李箱一拎,火速赶往机场。
应急处理现场,各系统设计师集结,一行人连轴转,没日没夜地熬着,奋战两周,任务圆满完成。安玮这才松了一口气,消瘦的脸庞上露出浅浅笑意。
“做科研,不仅要抬头望天,还要低头看地。”除了应对紧急任务,每隔一段时间,安玮就会扎到部队战备执勤一线调研,深入“战场”解决实际作战难题。
团队成员汪璞粗略算了算,去年一年,只他一人,就有100多天是在一线部队度过的。立足技术转化落地,安玮在一线奋力奔忙,她的这份担当,随着她的飞行足迹,绽放在为战服务的每一个角落。
那一年,安玮率领团队圆满完成某装备研制。之后,她和同事们连续奋战8个月,高标准将系统安装调试完毕;那一年,针对用户单位提出的新要求,安玮团队历经4个月紧张奔忙攻关,将系统战技术指标提升到更高水平。
某联合演习现场,安玮坐在作战席位上,紧盯着系统界面,数据不断滚动,短时间内做出研判。高效的实时性和准确性,让用户单位大为赞赏,“这是真正能在实战中起作用的装备。”
安玮经常到部队参与战备值班,为官兵讲授系统原理和操作规程。一次,安玮在给部队授课时,主持人刚开始称呼她为“安教授”,当得知安玮是系统总设计师时,连忙改了称呼。安玮淡然地说:“教授也好,总师也罢,其实,我只是科研战场上一名普通战士。”
以铁一般的信仰“钉”准方向
在某一年的毕业典礼上,安玮作为教员代表发言:“用金钱、财产估价的人生价值观,从来不是母校的教育理念……”她的这番话,是对毕业学员说的,也是对那段“默默无闻”时光做出的回应。
攻读博士时,导师孙仲康教授的“安排”,让安玮的命运之河朝着最狭窄的分道流去。“为什么要转到这个领域?”安玮疑惑不解。导师告诉她,这项研究关系国家战略安全,必须有人去研究,否则将来再追赶就更难了,“搞科研不能急功近利,要瞄准国家需求,做对国家长远发展有用的东西。”
导师信任,使命在身,安玮应承了下来。事业拉开幕布,开启艰难与困苦的征程。在这个国内无人涉足的全新研究方向,安玮默默扎下了根。
没有可供借鉴的资料,没有相关技术积累,没有经费,导师退休,课题研究几次面临下马……面对窘境,安玮没有转头调向,她一如既往埋头苦干,率领课题组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,建立起一套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理论与方法,顽强地将课题研究向前推进。
2006年,北京一家单位发来邀请,表示可以将她和爱人一起调到北京,但被安玮婉拒了,“如果我走了,队伍就散了,将来一旦国家需要,再想从头开始就更难了。”
蓄势发力,一飞冲天。几年后,我国某重大项目正式启动,安玮率领的团队凭借多年技术积累,顺利拿下其中一个应用系统的研制任务,安玮也被任命为该系统总设计师。
那时,距离安玮进入这个研究领域已经过去20年。期间,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评奖,评职称发表论文也受到一定限制,但安玮从来没有放在心上。
把导师前瞻性的选择当作自己的选择,把国家迫切性的需要当作自己的需要,这位以铁一般的信仰“钉”准研究方向的人,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。
以铁一般的意志“钉”牢阵地
“你出差了?你应该赶快回来住院。”得知安玮被任命为总师时,大家既为她高兴,又为她的身体担忧。因为10多年间,安玮前后做过3次肠道肿瘤手术,但她以顽强的意志,一次次战胜疾病。
面对繁重任务和同事的关心,安玮总是温暖而有力量,“现在我的身体恢复得很好,挑起这副担子,责无旁贷。”
使命将“巾帼总师”安玮推入关键位置,她就始终“钉”牢在自主创新的阵地上,率领课题组取得多项原创性自主创新成果。
“不立足国内芯片和服务器,以后会存在重大风险隐患。”2018年,在技术体系调整过程中,安玮主张“以我为主”自主设计,3次打电话向上级汇报情况。
自主设计每一步都很难走,但又必须要走。3次争取,换来提前3年开始布局的技术优势,“2022年彻底实现自主设计。”
面对团队经年累月的付出,安玮坚信,“所有的努力,其实都是有成果的。”这个成果里,有技术的升级,也有团队的成长。
作为团队负责人,安玮把对中青年科研骨干的培养时刻放在心上;作为博士生导师,她的精神和意志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。
40岁的盛卫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,被评为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青年英才;32岁的马超成为核心分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和主任设计师。名册上,各个分系统负责人,年纪大多35岁上下,他们已经是团队的顶梁柱。
晚上11点,李若敬拿起手机,给从本科开始就是自己全程导师的安玮发了一条信息。发完以后,她觉得不妥,怕影响导师休息。
没想到,安玮马上进行回复,还联系师兄师姐对她进行帮带,“我也要成为教授这样的人,做扎根在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一颗钉子。”
奋斗者的歌,永远没有休止符,安玮一如既往攻关不止,带领百人大团队向着更高目标攀登。
作者 | 席方丹
通讯员 | 李振
编辑 | 郑莉湘
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