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广 热搜: ACF胶  回收ACF  收购ACF  200*16防溢裙板  济宁防溢裙板  求购ACF  挡尘帘  @2022已最新(今日/知乎)  AH0.6/12矿用按钮箱  GLD2200/7.5/S甲带给煤机 

桥头的灯光唤醒城市的魔力(不变的城市记忆)

   日期:2023-06-02     浏览:55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王培根讲述他和钟楼的故事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……"伴随着这首《松花江上》的旋律,中国移动通信大楼报时的钟声,回荡在吉林市的上空,也回荡在江城人的心里。

桥头的灯光唤醒城市的魔力(不变的城市记忆)(1)

王培根讲述他和钟楼的故事

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,那里有森林煤矿,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……"伴随着这首《松花江上》的旋律,中国移动通信大楼报时的钟声,回荡在吉林市的上空,也回荡在江城人的心里。虽然如今为保护环境,应周边医院和学校要求,钟声和乐曲音量已经调低,但这曲调已经是这座城市的一个记忆。

三十多年 钟声传承红色旋律

据了解,这座钟安装在中国移动通信大楼顶,老吉林人还是习惯称呼它为邮电大楼。大钟在报点之前,要播放15秒《松花江上》乐曲,之后才是整点的报时钟声。

这首《松花江上》是张寒晖1935年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,唱出了“九一八”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,被誉为《流亡三部曲》之一。 2015年,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“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”网络投票结果,《松花江上》位列前十。

  1984年,大钟与人们见面时,它的高度“鹤立鸡群”。由于当时市区高大的建筑物不多,钟声能传到很远的地方。清晨7点,伴着这钟声,人们走出家门,投入到新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;晚上10点,还是这钟声,又伴着人们进入梦乡。

岁月流转 大钟已几度更“芯”

这口钟从诞生到如今已近40年,外形虽然并没有太多改变,但机芯已经过几次更新换代了。

据中国移动吉林市分公司退休职工王培根介绍,1984年,大钟修建时,为由上海钟表厂设计的机械式钟表,近两吨重。由于那时候技术水平有限,大钟不能自动对时,需要人工手动调整,经常出现时间不准确的情况。2001年,由天津海鸥手表集团设计、安装了电子机芯。这时候的大钟带有GPS自动校时功能,时间也特别准确。2016年,大钟再次更新换代,机芯由烟台座钟厂生产,每分钟自动对时,时间更加精准。

大钟不断华丽转身,然而,那不变的《松花江上》,却是人们深深地藏在内心的情感。那感人的旋律,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。

钟楼仍在 当年的“护钟人”已经退休

王培根今年67岁,是江城“老钟”的第二代看护人,这位党龄已经40多年的老党员,30年来一直守护这个高达三层楼的钟表。他退休后被单位返聘,除了照看老钟,还顺便看管单位的电梯、电路等。

王培根20多岁从部队转业后,被分配到了市邮政局。原本在投递科的他,因为当兵时做过电力维护,便被调到了局动力班,跟着师傅维护电力设备,同时负责老钟的正常运行。再后来,负责维护老钟的钟控班被独立出去。王培根顺理成章接下了这个“大项目”。

王培根回忆,第一代老钟指针照明设备就是普通的白炽灯管。机械表需要两个人校准,一人在外面观察指针,发现不准了,工人便必须爬上钟楼在外侧进行调整。

让王培根记忆深刻的是,指针上面的白炽灯管是消耗极大的耗材,每天得更新好几个。钟楼夏天热得像蒸笼,衣服根本穿不住;冬天冷风刺骨,换灯管要在铁架上爬上爬下,手套还不能太厚,干几分钟就得进屋暖和一会。

无论是2000年的跨年夜,还是万众关注的吉马赛,王培根都坚守在楼顶,见证者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。王培根说,“现在的大钟已经非常先进了,钟面用LED光源,光线投射得更远更清晰。每分钟还能自动对时,正负在0.5秒内。出故障会有自动反馈。”

王培根家住江南,退休后他每天都会沿着江边的木栈道锻炼,也经常会向北岸的钟楼多看几眼。时光荏苒,旋转的时针用时间见证着城市的变化,也记录着很多江城人的一份思念、一份情怀和一份记忆。

(江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凯)

,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hzciic.com/news/show-40238.html,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。
以上就是关于桥头的灯光唤醒城市的魔力(不变的城市记忆)全部的内容,关注我们,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。
 
标签: 大钟 钟楼 钟声
打赏
 
更多>同类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资讯
网站首页  |  VIP套餐介绍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手机版  |  SITEMAPS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