诚心来玩的,支持一切验证 安全 信誉随你考验
加不上微信就加QQ930060381
和缓的女子情绪充分,嫣然一笑动民心,秋水一闪摄人魂
和缓的女子,害臊而费解,女子用和缓的模样,回馈于男子的喜好,使男子始终不渝
和缓,比时髦更持久,更心爱
百岁的妇人,现在应已经满100岁了,身体硬朗,不要谁来看护,每天还可以走十多里的山路
我很小时,祖父就说,这妇女可是村里大人物
具体怎么不简单,他没说,我也没有兴趣
年事稍长,我听到的是:这一个妇女,30多岁时候,正是集体大包干时代,家里孩子5个,队里分的口粮不够吃,稀汤寡水加麸糠菜叶,根本没有办法堵住孩子们饥饿的胃
这时,晚归的羊踏着暮色,朝着村庄走来,一声声满足的打着饱嗝,惊扰了路旁磕睡的狗,狗吠叫着,有人大声呵斥着
乡情是吹不散的,连鸟儿都知道朝着村庄飞来,在大树上做窝,让大树更加茂盛
去观鹭台看白鹭时,我问观鹭回来的人:“它们还在吗?它们飞走了吗?”那人笑道:“不会飞走,这里是它们的家,它们就住在这里
”
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第四届“华语文学传媒盛典”,将“2005年度散文家”颁给了《半生为人》的作者徐晓女士
作为终审评委,我对当下散文创作有一些自己的看法
我认为,散文写作的不死不活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
这一状况与散文文体本身并无大的关系,让散文文体蒙垢的是散文的写作者
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预言散文解体,这些年又有人放言小说死亡,这其实都是说错了对象,散文如同小说一样并不会死亡,死亡的是散文的一些写作者
如果文学有危机,那么这种危机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作者之“死”——我长时间放弃以前从事的散文研究工作,和我对目前散文写作状况的这一判断有关
因此,当读到徐晓的《半生为人》这部散文集时,我为之震惊
我曾经零星地读过徐晓的一些散文,感觉她始终生存在一段历史之中,和当下的语境构成了极大的反差
在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凭吊历史的勇气和能力之后,徐晓仍然如此执著,不能不让我动容
尽管我并不完全认同徐晓的价值取向,甚至认为她如果稍微放松一点笔墨,她的文体可能更漂亮
但是,这些并不重要
徐晓的散文是久违了的一种文字,那种穿心而过的文字
她在对一代人的精神史的叙述、倾诉、透析和追问中,传递了生命的疼痛感
当她在张扬个体时,她并未将个体拔出脚下的大地
这使她的疼痛感扩大而成为一种始终和历史息息相关的精神震颤
所以,我在读这本书时,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心理张力